泸州市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(2024—2030年)政策解读
一、政策背景
麻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。2011—2023年,全市新发现和治疗麻风病例共30例,2023年末麻风现症病例数较2010年末减少约43%,全市麻风发现率大于1/万的区县有1个(合江县为1.94/万)、患病率大于1/万的区县为0个。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,及各相关部门、社会各界和广大麻风工作者不懈努力下,麻风在我市处于低流行状态。为进一步加强泸州市麻风防治工作,防范疫情波动或反弹,持续巩固拓展麻风防治成果,全力推进实现全面消除麻风危害目标,根据国家疾控局及其他12个部门发布的《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(2024—2030年)》和省疾控局等12个部门联合制定的《四川省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(2024—2030年)》的要求,市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门联合制定、印发了《泸州市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(2024—203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
二、主要内容
《规划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。
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。即:坚持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、综合施策,持续进行麻风监测,强化医疗与防控的协作,促进早期发现,规范诊疗管理,阻断疾病传播,防止麻风畸残,巩固拓展全面消除麻风危害成果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。
第二部分是规划目标。明确提出2025年和2030年阶段性目标。(到2025年,保持麻风患病率大于1/10万的县数为0;麻风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2级畸残比为0。到2030年,保持麻风患病率大于1/10万的县数为0;麻风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2级畸残比为0。)
第三部分是工作任务。内容主要围绕优化防治体系,明确部门职责,提升队伍能力;落实监测预警,强化早期发现,遏制疾病传播蔓延;规范病例治疗管理,落实畸残预防举措,提升治疗康复效果;强化健康教育,落实关爱措施,消除社会歧视;加强信息化建设,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。
第四部分是组织保障。明确加强组织领导、强化部门联动、加强政策保障、促进科技创新四个方面工作要求。
三、主要特点
(一)响应要求,强化目标导向。《规划》积极响应《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(2024—2030年)》和《四川省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(2024—2030年)》的要求,结合了我市的实际情况,提出了2025年和2030年阶段性工作目标。
(二)部门联动,促进全社会参与。《规划》由市卫生健康委、市财政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,明确提出要加强卫生健康、发展改革、教育、科技、民政、财政、农业农村、广电、医保、残联、红十字会等多部门协同配合,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,形成合力,共同推进各项策略措施落到实处。
(三)聚焦重点,加强能力建设。《规划》强调要强化队伍建设,合理配置麻风预防控制、诊断治疗、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及设备。加强麻风实验室诊断技术能力建设,提升麻风查菌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。建立麻风病理检测报告体系,增强病例诊断能力。积极探索麻风防治医防融合之路,强化部门职能职责,进一步优化麻风防治服务体系。
(四)关口前移,强化三级预防举措。《规划》中明确一级预防强化健康宣教,在全市范围内将“麻风病可防可治”的知识作为重点内容,常态化开展麻风健康教育活动,消除社会歧视,提高群众的科学认知水平。二级预防强化早期发现,遏制疾病传播蔓延,增强基层发现麻风能力,坚持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相结合的原则,落实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防残”的措施。各区县持续开展症状监测和线索调查,对专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、收集和分析,落实麻风监测与预警措施。三级预防强化治疗预防措施,提升治疗康复效果,加强麻风联合化疗和治疗麻风反应药物的日常管理,针对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以提高治疗效果。树立麻风患者终身畸残预防和康复的观念,全面评估麻风患者的畸残风险,强化畸残预防和康复的指导工作,对麻风治愈者加强随访,提供畸残预防和康复培训,并配备防护用品和辅助器具。
四、解读机关
《泸州市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(2024—2030年)》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解读。